我們在生活中是否也常遇到類似的狀況?
有位父親下班回家,一進門就看到十多歲的女兒正在用他的工具修理東西,
而工具散落一地,使客廳凌亂不堪,他便不禁開始破口大罵,
聰明的女兒在收拾乾淨後跑過來擁抱他,
然後問:「爸爸,你今天在辦公室裡一定遇到不愉快的事,是嗎?」
這位懂事的女孩瞭解老爸的怒氣不完全是針對她,
而是他心裡面可能因為別的事受傷了,因此她沒有情緒反應,反而能安慰爸爸
孩子放學回來重重的把書包一摔,問他發生了甚麼事,他卻不禮貌的說:
「你好煩喔!」太太問先生晚餐想吃甚麼,
先生竟不客氣的說:「跟妳結婚這麼久了,我愛吃甚麼妳還不知道嗎?」
先生下班回來看到太太抱著孩子沮喪的坐在客廳裡,
便過去關心的問:「心情不好嗎?」
沒想到太太卻生氣的說:「你怎麼到現在才回來?」
怒是一種受傷情緒,當然一定會有一個讓人因受打擊而生氣的現場,
例如被斥責、鄙視、侮辱等等,總之多半是在人際關係上的摩擦衝突而自己輸了。
輸表示生命尊嚴受到打擊,生氣則是受創的表徵。
請問在這種情境中,一般人是怎麼處理的呢?多半是在當時只好壓抑強忍。
這當然也無可厚非,因為形勢比人強,即然處於劣勢,只好暫時忍耐。
問題是出在離開現場之後,人應該趁創痛猶新,事發的經驗尚未模糊時,
趕快對自己為什麼會遭受這種打擊進行認真的反省檢討,
才能有效解除創痛、重建自信以及再度出發與人打交道的勇氣。
但一般人卻很容易得過且過,以為傷心事何必再提?就讓時間治癒一切創傷罷!
卻不知時間不能治癒任何創傷,它只會將創傷遮掩、沖淡。
讓你錯以為創傷已然清除,卻不知創傷仍深埋在潛意識底層,
只要遇到刺激或其他誘發機緣,它就會冒出來干擾你的心情與新的人際關係。
正所謂「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草繩」,其實草繩何其無辜?
乃是被人對蛇的懼怕經驗所株連。這就是所謂「遷怒」
因為人沒有及時處理,於是經驗淡忘,焦點模糊,找不著病灶正主,
自然將情緒移轉到所有疑似的事物身上,而那些無辜事物便倒楣了。
某一個男人負了你的感情,為什麼要遷恨於所有男人?
曾醉心過一個長髮女孩,何必見到所有長髮女孩都心頭一震?
脾氣暴躁,老是遷怒家人,真的好對不起,總還是學不會控制脾氣
總還是任性得把自己當作地球的中心,總還是讓大家為自己擔心
總還是傷了別人...
要有自我覺察的能力,知道自己已經情緒不好了,知道自己已經錯了。
有時候其實內心已經被怨念塞爆了,卻還沒意識到自己心裡面已是熊熊火焰!
通常容易遷怒,原因是自己本身生氣時,沒有適當的情續發洩,
也沒有出氣筒可以發洩,所以明明知道自己生氣而不是他人的錯,
一樣會把一些怒氣出在他人身上,這是一種情緒發洩。
而被遷怒的人當然什麼都不知道,只想知道生氣的人為什麼生氣。
有時被遷怒者較衝動的話,就容易跟遷怒者發生衝突。
大家都知道火災要救火,但是要救火的前提是,
必須要有一個人發現東西燒起來了,然後趕快去打119。
這樣才會有消防隊來幫忙滅火。
所以,要做到不遷怒不貳過,自我覺察是首要的。
你要在自己身上裝一個煙霧偵測器,有煙跑出來了,
你的偵測器就會嗶嗶叫,讓你自己清楚知道,有東西燒起來了。
還要有自我修正的勇氣,昨天剛跟女朋友為了一件小事吵架。
電話裡我們倆各自有各自的想法,誰也不讓誰,就僵持在那裡浪費手機錢。
拉不下臉賠不是。當時腦袋裡知道自己有火了,也繞過很多很多的人生大道理。
可是就是拉不下臉,捨不得放掉自己那個大大的「我」。
後來去洗了個澡,讓自己冷靜冷靜,之後才終於傳簡訊給她道歉。
知道自己犯錯了之後,要有自我修正的勇氣。
而這個勇氣往往不是那種意氣之勇,而是反省之勇。
要勇敢地獵下自己的人頭,放掉自己,也才放過別人。
不遷怒不貳過,他們有一個共通的精神,就是「再」。
就是再一次,重複一次的意思。在英文裡面講,就是again。
不遷怒,就是不把自己的情緒,再轉嫁給別人。
不貳過,就是自己犯過的錯誤,不會再犯一次。